滑板入門演化篇,一項產品造就街頭文化的輪軸,由各世代添上油潤滑|動動冷知識-滑板篇
噴漆、塗鴉、RAP新說唱、熱舞還是滑板,街頭文化你知道多少?各式各樣的街頭文化帶動者形於城市之中,不管在鐵卷門上、電視節目中或是校園裡,它用自我展現風格與技巧,今天就來說說行於柏油路上最酷的移動「滑板」。在滑板文化中,許多你我而熟能詳的人事物參與其中,甚至在2020+1的東京奧運,首次將滑板作為比賽項目。
無心插柳50年代,木板上的征浪成癮者
說起滑板雖是單人行,卻是許多世代人凝聚的心血,50 年代晚期,加州的衝浪運動非常盛行,世上第一塊滑板謠傳便是於此地發跡,作為衝浪人在陸地上的消遣,一開始由簡單的鐵輪與木板構成,相較於今日的橡膠輪,在防震與轉彎的功能上顯得差強人意。
右圖為Larry Stevenson為單翹滑板申請專利, Photo source: New York Times
養精蓄銳60年代,滑板產業揭開序幕
隨著時間推移,可以看見滑板發展共乘中不同的樣貌,像是滑板加上彈簧來達到避震效果,而身為衝浪者的Larry Stevenson看到滑板的可能性,發明了一種板尾單邊翹起來的滑板「 kicktail」,造就滑板技術的多元性,讓滑板產業在當時快速起飛。
1978年Alan Gelfand引領潮流的 “Ollie” 跳,Photo by Cassimus.
黃金跳耀70年代,這一跳跳出超越半世紀的熱情
滑板革命性的關鍵如雨後春筍冒出,像是用橡膠做輪子,可以輕鬆碾過地面上的小障礙,穩當地急轉彎,大幅改善滑板的可控性。
以及被好萊塢攝影師捕捉到的一種滑板入門動作「豚跳(Ollie)」,這一位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15歲男孩Alan Gelfand發明的豚跳,看似違反物理的跳躍,讓滑板運動成為話題,締造了滑板文化的黃金時期。
引領街頭80年代,總要吃點苦頭才能成為街頭霸主
有巔峰就有谷底,儘管因危險遭美國政府抵制,80年代的街頭少年被貼上叛逆標籤,隨著多變的版型問世,更多地技巧不停在街頭大放異彩,今日常見的雙翹滑板便是這時出現的,也因為越多人開始滑板,讓政府更重視場地的建設與維護,得以洗刷負面的印象。
滑板教父Rodney Mullen出席香港Globel旗艦店開幕,Photo source: Boardsportsource.
滑板教父Rodney Mullen曾謙虛地說:「創造新技巧都是來自一些意外及錯誤,動作本質是一樣的,一切都是自然的。」不經想小編到那些假日在新生高架橋下、河濱公園岸邊或是凌晨信義路上的滑板人,大家都在都市喧囂中,創造著屬於自己「自然的錯誤」。
即刻下載AcXport App,開始你的街頭文化吧!